海兰河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境内,系图们江支流,流经和龙、龙井、延吉三县市。
游客体验苹果梨采摘和朝鲜族文化民俗
近年来,延边州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以流域为单元全面推进海兰河畔“两山”转化实践,带动海兰河畔村镇创新探索出“上游保护引领、中游产业支撑、下游创新反哺”的协同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绘就一幅海兰河畔“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民族融”的生动画卷。
上游探索,稻米飘香带动农民致富
作为海兰河流域上游的“源头活水”与“龙头标杆”,光东村始终坚持走“生态为基、产业为桥、文化为魂”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依托优质生态本底,光东村深耕水稻主业,推广绿色种养模式;通过品牌升级不断延伸加工和旅游产业链,让村民持续共享生态红利。光东村更以文化赋能,将朝鲜族民俗与非遗体验深度融入“稻田观光+研学”模式,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和文化体验综合体,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同时,光东村通过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管网改造,彻底扭转昔日“脏乱差”旧貌。2024年,光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较2015年增长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较2015年增长3.8倍,真正实现了让稻米飘香带动村民致富。
中游拓展,走出“生态+”多元转换路径
龙井市位于海兰河中游,依托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首个以珍贵食用菌类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创新设立“松茸保育区”,开展“保护优先、协同发展”的模式。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管护网络,为松茸特色林下经济筑牢根基,以“三合松茸节”为载体,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松茸凭借文化赋能与品牌效应,实现了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全面跃升。
吉林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花团锦簇
龙井果树农场位于海兰河中游,龙井市以“万亩梨园”为核心载体,依托独特的气候与地理优势,积极拓展农业生态与旅游功能,将苹果梨种植与休闲观光紧密结合,形成“春赏花、秋摘果”的全季旅游链条。以果树农场为龙头,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标识和标准园建设强化品质管控,打造流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还借助电商直播、文旅节庆拓宽市场。2024年,果园面积达2.8万亩,年产水果2.8万吨,年产值达到9980万元。
海兰河滑雪场位于海兰河中游沿线,龙井市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冰雪与康养、民俗、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将“冰天雪地”转化为“冰雪经济”,丰富流域四季旅游产业链。2024年至2025年雪季,全市冬季旅游共接待游客85.6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旅游收入5.3亿元。
游客在海兰河滑雪场滑雪
下游深化,秀出“绿韵山水”生态名片
延吉市帽儿山(恐龙)文化旅游区作为海兰河下游的核心节点,是延吉市的核心生态屏障。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完善木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生态空间。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以沉浸式国潮体验活化非遗,成为文化消费新高地,延吉恐龙博物馆则凭借顶级恐龙资源,打造科普研学旗舰项目。多元发展让帽儿山成为践行“两山”理念、促进流域下游发展的示范窗口。2024年,接待总量超656万人(次),综合收入超2.5亿元。
经过不断探索,延边州形成了以流域为单元、多业态融合、各民族共享的“两山”实践区域集群。2024年,延边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2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5.8%,并成为吉林省唯一获评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的地区。